当我们面对逝者,心中充满哀思与缅怀之情时,挽联便成为我们表达敬意与思念的重要载体。但您是否曾经困惑过,挽联的左右联应当如何放置呢?
挽联左右联怎样放
1、面对花圈时的位置:
上联(右联):应挂在花圈的右侧。
下联(左联):应挂在花圈的左侧。
2、内容分布:
上联:通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悼念,因此逝者的名字会出现在上联中。例如,上联可以写为“悼念(逝者名字)”或“(逝者名字)千古”等。
下联:用于体现赠送花圈的人对逝者的哀念,因此赠送者的名字会出现在下联中。例如,下联可以写为“(名字)敬挽”或“(名字)泣挽”等。
3、书写规范:
字体:挽联的字体一般是白底黑字,字体大小要适中,以便于阅读。
书写:挽联的书写可以是正楷、行书、行草等,但以多数人能够辨认为好。书写时,下联的书写有时会比上联低一两个字,以示对逝者的尊重(注意,这里的“低”是指书写时的排版,而非实际悬挂时的位置)。
4、悬挂位置:
对于大部分花圈,挽联会挂在花圈的顶部,从上到下顺着下来,方便吊唁的人阅读观看。
对于高度在2米以上的大型花圈,挽联一般挂在花圈中间高度的位置,符合大部分人的阅读高度。
5、其他注意事项:
挽联的标题、签名等要正确,以反映死者和赠送者之间的关系。
挽联的书写和格式要规范,以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之情。
挽联的意思
挽联,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达形式,主要用于哀悼逝者、慰藉生者。其基本含义如下:
1、挽联是哀悼死者、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。
2、它不仅是对死者的哀悼,也是对生者的慰勉,体现了社会的团结与关怀。
缅怀亲人的方式多种多样,除了传统的祭奠方式,我们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进行在线缅怀、在线追思。为倡导文明新风尚,同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,不少地区开始提倡广大群众采取网络祭祀、网络追思等绿色祭祀方式,我们可以在网上给亲人建一个纪念馆进行网上缅怀,把亲人的相片,脑海中的记忆记录在纪念馆中,既可以在线上悼念,又可以保存在云端供后人缅怀,让生命故事得已传承,这也是对逝者另外一种有意义的缅怀方式。
如何进行网上祭奠,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来操作,其实流程很简单,1分钟就可以完成。具体流程如下:
以心纪奠网上纪奠平台为例:
1、请点击上方按键“免费建馆”,输入逝者姓名,创建人手机号,输入验证码,点免费建纪念馆按钮即可完成建馆,最后保存好建馆二维码。
2、a、方法一:点微信右上角+号打开扫一扫,选择图片扫码,选中第一步保存的二维码。即可进入纪念馆。具体参考如下图:
b、方法二:或者点微信右上角+号选添加朋友,选公众号,在搜索框中输入“心纪奠”公众号,点击心纪奠关注,在底部输入框中输入逝者名字或手机号领取纪念馆即可。具体参考如下图:
3、进入纪念馆后,可以上传逝者相片,视频,邀请亲友一起来追思缅怀,同时可以选择相关祭品,如冥币、香箔,蜡烛、鲜花等进行在线祭拜、祈福。
挽联的拼音
1、读音:wǎn lián
“wǎn”的发音类似于“完”字,但声调为第三声(上声)。
“lián”的发音与“连”字相同,声调也为第二声(阳平)。
2、使用:挽联的内容通常包括对逝者的哀思、回忆和敬仰,以及对生者的慰藉和鼓舞。其格式规范,要求上下联对仗工整、平仄相谐,字数相等,体现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。
挽联的称呼和落款
一、挽联的称呼
1、至亲长辈:
对于逝去的父母,常用“先考”、“先妣”等尊称。
对于祖父母,则可用“先祖”、“先祖母”等称呼。
2、平辈亲友:
对于同龄好友,可称“故友”、“挚友”。
对于兄弟姐妹,可称“亡兄”、“亡妹”等。
3、社会贤达或杰出人物:
根据逝者的身份与成就来选择尊称,如“大德”、“硕德”用于德高望重的长者,而“先师”、“大儒”则用于学识渊博的学者。
4、通用称呼:
如“亡魂”、“逝者”等,这些称呼简洁而庄重,适用于各种场合与情境。
二、挽联的落款
1、敬祈安息: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挽联落款,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哀思和祝愿。
2、永别:这个落款强调了与逝者的永别,表达了无法再见的遗憾。
3、深切怀念:表达了家属对逝者深深的思念之情。
4、悼念:简洁而庄重,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思和悼念。
5、深感惋惜:表达了家属对逝者离世的遗憾和不舍。
6、留念:表达了家属对逝者的纪念和怀念之情。
7、哀思无尽:强调了家属对逝者的哀思之情,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。
8、以此纪念:简洁明了,表达了家属对逝者的纪念之情。
9、悼友:特别用于悼念逝去的朋友,体现了逝者生前与赠送者之间的深厚友情。
10、哀思永存:表达了家属对逝者的哀思之情,希望这份哀思能够永远存在。
照片会泛黄,手机会坏会丢失,头脑中的记忆会日渐模糊,可以尝试点击按键“免费建馆”,为逝去亲人创建一个永久免费纪念馆。将逝者一生的印记保存起来,30年、50年、子孙后代都可以看到逝者的事迹,同时也可以采取网上祭奠的方式进行在线缅怀、在线追思,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,这也是对逝者最好的缅怀和孝道。